上海2025年8月1日 美通社 -- 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模型智塑全球产业新秩序”论坛在上海徐汇西岸成功召开。开源大模型为全球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和潜力,技术加速迭代创新,应用与产品大量涌现。然而在安全方面,伦理规范、权责界定、识别与防御技术等方面仍未完善,大规模行业应用面临着隐患。如何确保AI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构建兼顾创新活力与风险防范的治理范式,已成为关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国际领先标准、测试及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全球认证总裁Harold Pradal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并围绕“Shaping TRUST in AI”发表主题演讲,强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责任与信任的基石之上。
Harold指出,随着AI技术深度重塑经济社会各领域,建立基于责任与伦理的信任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依托于国际标准的引领作用 ISOIEC 42001作为全球首个AI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提供了可落地的实施框架,而ISO 42005等配套标准则建立起评估AI社会影响的指标体系。
面对技术迭代的加速度,Harold特别强调治理体系的动态适配性,他以中英通过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开展的联合实践为例,展示了跨国协作在政策协调与知识共享方面的关键价值。在技术伦理层面,他深入剖析了透明算法、数据溯源等基础要求,同时指出必须将防止歧视、保障人类决策权等社会伦理原则嵌入治理全流程,这一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诉求。
在AI应用规模化扩张的当下,企业证明其技术应用的伦理性正在从合规要求演变为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国际标准的价值超越传统认证范畴,转而成为驱动创新与市场增长的战略工具。基于这些洞察,Harold呼吁建立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多方参与机制,通过BSI等专业机构的桥梁作用,最终构建起既促进技术创新又守护人类价值观的AI生态体系。
《大模型开源安全倡议》
论坛上,为防范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开源大模型的安全与治理,《大模型开源安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廖运发、 上海联通副总经理姚健、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山泉、蚂蚁集团技术战略与执行部副总经理彭晋、BSI英国标准协会全球认证总裁Harold Pradal、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上海)主任赵晓蕾、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TO王长冕、 模速空间副总经理刘勃、MiniMax商业化解决方案负责人张如欢、魔搭社区周洁琪握起双手,共同发布倡议。
本倡议在开源大模型广泛应用的关键阶段,针对开源生态繁荣伴随的多维度、跨行业的复杂安全风险,旨在倡导人工智能产学研各界加快形成开源安全与治理共识,充分发挥大模型产业与应用赋能价值。《大模型开源安全倡议》发布后迅速获得各界广泛响应。国内外标准组织、科研学术机构、大模型产业链企业及开源社区平台均表示高度认同。各方将围绕落实倡议展开持续合作,积极推动标准评测体系共建、治理经验共享与高质量创新要素流通,凝聚全球智慧构建开源安全生态信任基石,为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应用保驾护航。
BSI成为经认可的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认证机构
2016年,BSI首次发布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管理的标准BS 8611:2016 机器人系统的伦理设计,在AI奇点时刻出现之前,从标准方面率先规范了对AI发展的监督管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充分意识到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性调整,将人工智能管理标准纳入制定计划,由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带头起草编纂了ISOIEC 42001:2023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BSI是其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SC42的成员之一。
2024年12月9日,BSI获得荷兰认可委员会(RvA)的认可,成为ISOIEC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受认可的认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