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经奥秘,指引财富未来

应急“第一响应”!甘肃这场沉浸式救援演练,让防灾减灾技能“活”起来

2025-05-27 互联网

5月23日,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正在甘肃省地震局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上演——AED设备迅速就位,平安志愿者们跪地实施心肺复苏,团队协作搬运“伤员”……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由平安志愿者协会与平安志愿者协会产险分会联合推出的“防灾减灾 平安同行”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场画面。

此次活动是继中国平安在甘肃启动基层应急能力专项提升“四个一”行动后,落地的甘肃首场实操演练及安全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情景化教学模式,平安志愿者们沉浸式学习并掌握了应急救援技能,显著提升了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活动中,来自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的专业讲师们依托平安产险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地震知识与防震避险科普指南》系列科普丛书,结合积石山县6.2级地震中的救援经验与日常生活中的意外案例,向参训学员们讲授灾害现场管理与急救技术基础等内容,并组织分组实操训练及情景模拟。

“在这次专项培训中,震后救援场景下的伤员心脏呼吸骤停急救处置环节最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在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中,我更深切体会到,伤员转运、急救的每一个动作规范、每一项操作流程都与急救成功率息息相关,容不得丝毫偏差。”平安产险甘肃分公司的参训学员表示,尤其是模拟震后救援中的心肺复苏操作,不仅需要施救者始终保持专业、标准的操作姿势,更要求施救者在复杂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的急救过程中始终保持充沛的体能和高度的专注力,这对施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应急救援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专业救援和救护力量抵达现场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学习简单实用的应急救援技能,既能够为伤者提供初步帮助,也能为专业救援力量争取“生命窗口”。

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参训学员已能够运用基础防灾知识、急救知识和日常可用工具,在现场快速判断情况,安全有效地帮助受困人员脱险。据悉,本次活动后,平安志愿者协会产险分会将搭建甘肃地区防灾减灾志愿服务社群,定期开展复训,组建甘肃地区应急“第一响应人”常备队伍,带动更多民众参与防灾减灾实践,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今年5月,平安志愿者协会产险分会积极组织全国各地分公司围绕“防灾减灾”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风险减量+公益”行动。例如在厦门,平安志愿者协会产险分会组建“党员先锋+风控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对老旧房屋、地灾风险点、易内涝点等区域进行免费安全检测,并提供专业检测报告和整改建议,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在山东,携手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走进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带去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与组织应急演练,不断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未来,平安产险将继续发挥“保险+科技+服务”优势,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参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来源:平安产险甘肃分公司)